首页

在线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9 10:39:29 作者: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在沪举行 启动《归国一课》 浏览量:86684

  今年4月26日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纪念日。近日,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哈米斯·奥马尔接受人民网专访,介绍中坦两国在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60年来,两国一直维持着兄弟般的关系,这种关系未来也将延续下去。

  中国是坦最大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

  2023年,中国继续保持坦桑尼亚最大外资来源国地位,连续8年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

  多年来,中国和坦桑尼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奥马尔提到,1976年通车的坦赞铁路始终被坦民众铭记于心。

  如今,尼雷尔水电站涡轮轰鸣,达累斯萨拉姆港扩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桑给巴尔市政公路上车来车往……其中都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参与。

  奥马尔表示,通过合资等形式,中国企业正在赋能坦桑尼亚的工业化进程。他指出,包括坦桑尼亚在内,当前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非常依赖于矿产与农产品等自然资源,非洲国家急需通过工业化实现商品价值增值,中企正在帮助坦桑尼亚实现这种发展。“这让我们双方实现共赢。”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奥马尔认为,这对中国与世界来说是双向的机会,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非洲国家也可以从中获益。

  像很多非洲国家一样,坦桑尼亚的人口结构偏年轻化,充足的劳动力形成了独特的投资环境优势。奥马尔认为,中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向高新技术转型的阶段。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下,坦桑尼亚不仅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技术转移,为本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缩小坦桑尼亚与技术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

  “真实亲诚”理念浇灌下的坦中友谊

  中坦传统友谊深厚,高层交往密切。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坦合作成果丰硕,成为中非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典范。

  两国的民间交流同样连续不辍。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奥马尔提到,中国从1964年开始向坦桑尼亚派遣医疗队,一直持续到今天。去年,讲述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播出,主要的拍摄地点就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奥马尔表示,这种源源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正是“真实亲诚”理念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双方真挚的友谊。

  除此以外,两国在人才与文旅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奥马尔提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人选择来到中国留学,坦桑尼亚在华留学生人数高峰时期曾达到5000人。在他到中国各地参访时,经常能遇到在高校读书的坦桑尼亚留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中国也在坦桑尼亚开设了鲁班工坊等技能培训机构。

  中坦之间的交通也日益便捷。从达累斯萨拉姆到广州的直航航班于2021年正式开通,为两国人员往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奥马尔说,希望未来在增加航班数量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直航航班抵达的城市数量,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坦游玩。

  与中国伙伴一道推进非洲工业化发展

  谈到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奥马尔希望,两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地方合作,针对两国各个省份的不同特色,促进重点产业合作。

  当前多个中非合作机制正蓬勃发展。今年秋天,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奥马尔对此表示,过去20多年,中非合作论坛一直在增进中非合作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将有机会讨论中非关系未来几年的走向,以及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话题,这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中国正在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而我们也实现了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现在非洲国家在城市建设、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借助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可以和中国伙伴一道为非洲的工业化进程而努力,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奥马尔说。(人民网 宋歌) 【编辑:梁异】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万人说新疆|绿色算力为克拉玛依插上腾飞的翅膀

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被查

近年来,创新治疗药物涌现、诊疗模式不断优化,乳腺癌患者拥有更多元的治疗选择,并因此获得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逐步提升,正朝着“带瘤长期生存”的“慢病化管理”目标稳步迈进。张剑表示,中国的乳腺癌诊治水平明显提高。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举行庆祝海军成立75周年纪念日系列活动

至于已经组建科技委的省市,朱克力认为,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确保有效运作并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首先,科技委应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避免陷入微观管理;其次,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确保科技委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也要加强与产业界、学术界沟通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数智+”激活产业新潜能 南京加速科创力转化新动能

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援青海:培育好医院、打造好队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精准“选种”,才能精心“播种”。特别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迭代节奏快,投资回报周期长,需要相关地方和部门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地方资源要素禀赋,找准突破口,锚定发力点,持续投入、压茬推进。去年底,黑龙江省经过3个多月调研摸底,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确定24个重点发展产业,为的就是找准新领域新赛道,从而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